推广 热搜: 头套  口罩  手套  服务  安全  山西    杜氏番茄  储物柜  黄酒 

储能站上风口 一场储能大会厘清行业发展未来

   日期:2023-03-14 14:08     来源:我的煤炭网    
核心提示:凭借储能,能源领域的不可能三角(即:低碳清洁、供给充足、成本低廉不可兼得)正在被打破。而当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蓝图逐页展开时,储能也成为这个国家战略能否实现的重中之重。新能源是我国和全球实现碳中和最亮眼的名片,也是底气和支撑。正是因此,新能源在新时代肩负着重要的新使命。中国的双碳目标

凭借储能,能源领域的“不可能三角”(即:低碳清洁、供给充足、成本低廉不可兼得)正在被打破。而当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蓝图逐页展开时,储能也成为这个国家战略能否实现的重中之重。

新能源是我国和全球实现碳中和最亮眼的名片,也是底气和支撑。正是因此,新能源在新时代肩负着重要的新使命。

中国的“双碳”目标提出,到2030年风电、光伏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意味2021至2030年的10年间,风电、光伏合计年均新增将超过7000万千瓦。而业界的预期是年均可能达到1.2亿至1.5亿千瓦,远高于目标数字。

如今,中国的风电和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然而,新能源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显著的问题。

由于独特的资源特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具有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带来了消纳问题,其对电力系统的挑战日益凸显。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影响贯穿电力系统从生产、输送到消费的全部环节,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突出体现在预测难、控制难、调度难。

解开这一难题的钥匙便是储能。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助于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负荷平衡,平抑新能源并网波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储能,已经不可避免地站上能源发展的风口。

增长规模翻倍政策密集出台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

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有五方面原因:一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储能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二是支撑产业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三是新型储能特性与传统的储能技术可优势互补,使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有更多选择;四是技术突破和经济性提高,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地方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建设新型储能积极性高涨,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新型储能技术总体可以分为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前者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和氢储能等;后者主要包括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和重力储能等。

过去一年,储能技术取得长足发展。从2022年新增装机技术占比来看,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占比达94.2%,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新增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占比分别达3.4%、2.3%,占比增速明显加快。此外,飞轮、重力、钠离子等多种储能技术也已进入工程化示范阶段。

目前,储能主要应用在三个领域:在发电侧,储能可参与到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力调峰、系统调频与辅助动态运行等场景。在电网侧,储能可起到支撑电力保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以及支撑新能源高比例外送等作用。在用户侧,储能可用于提高电力自发自用水平、进行峰谷价差套利、容量电费管理以及提高电能质量等。

因其巨大的想象空间,储能不仅吸引行业内企业纷纷入局,还吸引了不少跨界者纷纷涌入。过去一年中,便有20余家上市企业跨界投资储能。如明阳智能、美的集团、传艺科技、永泰能源、安孚科技等。

而政策的密集出台,则从侧面印证了储能之热。近年来,我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

国家能源局日前也表示,将高度重视并推进健全新型储能价格和市场机制,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新型储能支持政策,指导各地加强新型储能规划布局和调度运用,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完善配套政策机制,强化产学研用协同,推动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机遇大于挑战储能未来可期

然而,新型储能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尚未确立、商业模式有待探索,新能源配储标准缺失,监管难度大及国家法律层面支持力度不够等。

另外,在不同储能场景层面也存在问题。如储能技术基本上能够满足分秒级尺度的要求,而中长时储能技术还存在一些缺口技术及安全性问题。

为加快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储能与新能源协调发展,搭建储能行业交流与合作平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将于2023年3月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办“2023中国储能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同期举办“2023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

本次大会以“储能安全与协同发展”为主题,将邀请行业主管部门、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科研院所、设备制造企业、行业组织等单位,发布国内外储能最新研究成果和统计数据,分享储能商业模式与市场机制研究,拓宽储能应用场景,推动电化学储能、梯级电站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多元化应用,探索储能聚合利用、共享利用等新模式新业态,全面推动储能行业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标准制定协同发展。

此外,大会还将举办“储能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和“储能标准建设与安全防控”两场平行论坛,分别就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一场储能盛宴即将开启,期待行业人士共谋发展。

 
打赏
 
更多>同类能源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能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